大潮小潮怎么算/大潮小潮怎么分
大潮和小潮时间分布
农历每月初一或十五的时候,地球和月亮、太阳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,日、月引力之和使海水涨落的幅度较大,叫大潮。而当农历初八和二十三的时候,地球、月亮、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差不多成了直角形,月亮的引力要被太阳的引力抵消一部分,所以海水涨落的幅度比较小,叫小潮。
大潮小潮的农历日期是初一到初十五。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。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,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17倍。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,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,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初十五涨大潮”的原因。
每个农历月的初十五的早上六点和下午18:00潮位涨到比较高,中午12:00和凌晨0:00降到最低。然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48分钟。潮的涨落是有规律性的,也是有时间性的。涨潮每一个周期为24小时50分。
海水涨潮和退潮的时间根据农历日期而变化,每个农历月的初一和十五,潮位会在早上六点和晚上六点达到比较高,中午十二点和凌晨零点降到最低。 每天的涨潮和落潮时间会比前一天推迟大约48分钟。
如何判定是大潮小潮
小潮期为每月的初八和二十三。每月的初一或十五,太阳、地球和月亮几乎处在同一条直线上,曰月的引力之和共同作用于海水,此时海水的涨幅就比较大,即大潮;而到了每月的初八或二十三,太阳、地球和月亮则几乎构成了直角,因此月球的引力被太阳的引力抵消一部分,此时海水的涨幅就比较小,即小潮。
时间不同,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赶海,而小潮多在阴历上弦和下弦赶海。收获不同,大潮日涨潮比较高,落潮也最低,而且海水退得又远又快,海鲜搁浅在沙滩或礁石上;大潮赶海收获比较多,而小潮就没有大潮收获多。
按强度分只有大潮和小潮,如下:大潮。阴历朔(初一前后)望(十五前后)涨潮比较高,落潮最低。小潮。阴历上弦(初初九)和下弦(廿廿三)出现最低高潮位和比较高落潮位。按成因分 海潮。由月球、太阳等天体引力导致的海面水位周期性升降的现象,亦称天文潮。气潮。
大潮小潮是潮汐现象中的两种不同情况。大潮是指海水面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,海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位变化中,一周期内最大涨落潮位差的称谓。其中,高于平均海水平面的部分称为涨潮,低于平均海水平面的部分称为退潮,两者之间的潮位差称为潮差。
大潮:也称朔望潮,当地球、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或大致一线时,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,潮差最大。 小潮:当月相处于上弦(农历初八左右)或下弦(农历二十三左右)时,地球、月球和太阳三者形成直角,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,潮差最小。
怎样算涨潮落潮?
在一个月的前半和后半,涨退潮时间会有所不同。对于农历每月初一至十五,可以使用公式(阴历日期-1)×0.8+5(点钟)来计算涨潮时间;而对于每月十六至月底,则应使用公式(阴历日期-16)×0.8+5(点钟)。通过上述公式,可以得出当天的比较高潮时间。
计算涨落潮有一个口诀:初八二十三,一天两个干;初一和十五,一天两个满。如农历初八,上午涨潮时间:8×0.8=4,即6点24分;下午:4+14=18即下午6点48分。日照沿海赶海拾贝的时间,大约落潮时间后两小时至涨潮时间后一个半小时。
这两个公式可以算出当天的比较高潮时间,往后推两小时即为最低潮时间,再隔两小时又是高潮时间。举例来说,如果今天是农历的十五日,那么比较高潮时间=15 × 0.8 = 12,即中午12点和午夜零点;最低潮时间为早上6点和晚上6点。近距离观察的时间为早上的4点至8点以及下午的4点至8点。
海水的涨潮和落潮是由月球引力引起的自然现象,这一地理现象遵循一定的规律,大约每15天循环一次。 潮汐的涨退时间可以根据农历日期进行计算。对于农历初一到十五的日期,涨潮时间可通过日期乘以0.8得出;而对于十六到三十的日期,则需先减去15,然后乘以0.8。
因此,要计算某日涨潮时间,可将前一日涨潮时间推迟约48分钟。具体来说,如农历日期天数小于15,则直接将天数乘以0.8得出当天比较高潮时间;如天数大于15,则先从天数中减去15,再将剩余天数乘以0.8得出当天比较高潮时间。涨潮与退潮通常间隔约6小时,即一天内涨潮退潮各两次。
在一个月的前半和后半涨退潮时间不一,计算方法如下:每月的初一至十五,用(阴历日期-1)×0.8+5(点钟);每月的十六至月底,用 ( 阴历日期-16 ) ×0.8+5 ( 点钟 ) 。
大潮小潮怎么算
计算方法 大潮小潮的计算涉及较为复杂的天文计算,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潮汐计算软件或查阅潮汐表。这些工具会考虑月球和太阳的位置、地球自转等因素,从而预测出特定地点的潮汐情况。个人难以通过简单公式计算大潮小潮的具体时间,但可以通过观察长期的数据和趋势,大致预测潮汐的变化。
大潮是海水面的潮汐升降幅度逐日变化,一般在朔(夏历初一)、望(夏历十五)日,因太阳、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,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的结果,使海面涨落的幅度较大。
大潮小潮的时间简易计算方式:由于海水的涨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,因此涨潮退潮是有规律可循,15天轮回一次,因此,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.8小时。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,简易的潮水时间计算方式为:比较高潮时间=农历×0.8,最低潮时间=比较高潮时间加减6小时。
判定是大潮小潮的方法:时间不同,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赶海,而小潮多在阴历上弦和下弦赶海。大潮:天文大潮,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(即朔和望时)之潮。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,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,即农历的初初三和十十八日左右。
计算公式如下:农历初一到十五:涨潮时间=日期*0.8 农历十六到三十:涨潮时间=(日期-15)*0.8 海水涨落潮规律是:每天涨潮有两次,相隔1两小时。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,最低潮时间在两次高潮中间的时间。
怎么算涨潮退潮的时间
〖One〗、涨潮退潮15天轮回一次,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.8小时(48分钟),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,按照农历算,如天数少于15,则天数直接乘以0.8,得出的数字即是当天比较高潮时间。如天数大于15。则天数先要减去15后得出的数字再乘以0.8,得出的数字即是当天比较高潮时间。
〖Two〗、这两个公式可以算出当天的比较高潮时间,往后推两小时即为最低潮时间,再隔两小时又是高潮时间。举例来说,如果今天是农历的十五日,那么比较高潮时间=15 × 0.8 = 12,即中午12点和午夜零点;最低潮时间为早上6点和晚上6点。近距离观察的时间为早上的4点至8点以及下午的4点至8点。
〖Three〗、因此,要计算某日涨潮时间,可将前一日涨潮时间推迟约48分钟。具体来说,如农历日期天数小于15,则直接将天数乘以0.8得出当天比较高潮时间;如天数大于15,则先从天数中减去15,再将剩余天数乘以0.8得出当天比较高潮时间。涨潮与退潮通常间隔约6小时,即一天内涨潮退潮各两次。
涨潮、落潮的时间是怎么算的?
海水的涨潮和落潮是由月球引力引起的自然现象,这一地理现象遵循一定的规律,大约每15天循环一次。 潮汐的涨退时间可以根据农历日期进行计算。对于农历初一到十五的日期,涨潮时间可通过日期乘以0.8得出;而对于十六到三十的日期,则需先减去15,然后乘以0.8。
在一个月的前半和后半,涨退潮时间会有所不同。对于农历每月初一至十五,可以使用公式(阴历日期-1)×0.8+5(点钟)来计算涨潮时间;而对于每月十六至月底,则应使用公式(阴历日期-16)×0.8+5(点钟)。通过上述公式,可以得出当天的比较高潮时间。
涨潮:农历上半月,即初一至十五,上午是当天的日子×0.8;上午涨潮时间加上1两小时24(14小时)分即下午涨潮时间。下半月只要将农历当天的日子减去15,再按照前面的公式计算就可以了。计算涨落潮有一个口诀:初八二十三,一天两个干;初一和十五,一天两个满。
标签: 大潮小潮怎么算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